人人心中都該有所信仰
信仰是一種能量與力量
一種自己給自己的獨特大能量
一種趨使心靈得到平靜的力量
《佛陀紀念館簡介》
佛陀紀念館位於台灣高雄市大樹區(佛光山寺旁),座西朝東~面積一百公頃
因西藏喇嘛貢噶多仁波切(Kunga Dorje Rinpoche)感念佛光山至始如一地弘揚著人間佛教
乃將護藏三十年的佛牙舍利致贈星雲大師
盼能在台灣建館供奉,讓正法永存,舍利重光
佛陀紀念館自2003年啟建,歷時9年,於2011年竣工
集「千家寺院、百萬人士」共同成就
開創「前有八塔、後有大佛;南有靈山、北有祇園」的宏偉格局
為一座融合古今、傳統與現代的建築
具有文化、教育、慧解與修持的功能
主要建築位於中軸線上,由東至西依序有︰
禮敬大廳|八塔|萬人照相台
菩提廣場|本館|佛光大佛等
世界上有許多人都過得不快樂
雖然,他們積極熱烈地挑戰人生征服世界,但總覺徒勞無功
這一切其實都是以你用什麼樣的態度和心情在面對與看待
愈是探知壯闊深遠的寓意,則讓人越發自己存在的渺小
其實只要著自己樸實的本性生活著,那就夠了!
接下來跳脫空間的轉換~
跟著13一同參訪佛陀紀念館並找尋生活中的點滴真.善.美吧~
假日期間參訪的人潮遊客很多
只要依循著佛陀紀念館館方人員及停車指標前進
即可避掉烈日當中那煩人的尋車位之苦
榕樹林小客車停車場 – 提供免費停車服務
停好車~接著13帶大家從入口開始由外而內
參觀這座融合古今與現代傳統之佛國淨土上的建築吧!
▼佛光堂與司機服務處
高度近70公尺的「佛光」地標
巍巍聳立在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的入口前
佛光堂旁還有一處「司機服務處」
這是個提供大客車司機身心清淨休憩的地方
司機大哥們承載著萬千信眾來到了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也是掌握著此趟旅途中平安歡喜最重要的方向盤操手
佛陀紀念館特意建造此處與小小關懷
提供了20張舒適躺椅、茶水區、書報閱讀區、DVD放映區等
讓這些辛苦的司機大哥們能在此放鬆心情並好好休息
為回家的旅程畫下平安幸福的句點
▼山門與山門廣場
▼禮敬大廳
有別於一般常見的寺廟格局以禮敬大廳取代了天王殿
正廳的兩旁也以象群和獅群作為迎賓的歡喜心情
右側為白象群
象徵著佛陀乘白象入胎
所以用大象紀念佛陀降誕
左側為獅群
敘述著佛陀的般若法音、無礙辯才
可以催破眾生的煩惱無明
接著讓我們一起進行一場超時空的轉換吧~
一走進禮敬大廳裡~熱哄哄的喧鬧聲與人群絡繹往來~好衝突的氛圍!!
這是回家上佛陀紀念館官方網站爬文才知曉
原來~這裡就是跳躍轉換時空的基石
「禮敬大廳」之命名,具有兩層含義
一者,「禮敬」二字,傳達著對大眾修行的指引
禮敬諸佛的精神與實踐
二者,取其「離境」之諧音
如同我們搭乘飛機出國,都會先到出境大廳、入境大廳
經過這個空間轉換,即能安心飛往另一國度
同樣的,在我們要進入如佛國淨土般的佛陀紀念館參訪時
先在禮敬大廳辦好各項雜事,安頓身心
解決旅行中所不能承受的急與餓
才能以安穩清淨的心,展開這段朝聖之旅
▼體驗浴佛(四月浴佛節)
走出禮敬大廳,我們跳脫了原本那雜噪的空間
取而代之的是心中的那份寬闊與沉靜
而眼前即是「成佛大道」
▼成佛大道與八塔
成佛大道地坪鋪設鏽石、青斗石
長240公尺、寬113公尺
這天烈日豔陽當頭~~
13決定捨棄成佛~改由成佛大道兩旁其一的北廊行走了!
▼風雨走廊 - 百萬人功德碑牆
兩道廊長各254公尺,一側牆面則以山西黑石為材
佛陀紀念館以「眾」為念,集眾力成就一大事因緣
因此壁上鐫刻著萬人功德芳名及星雲大師的佛光菜根譚法語
牆圍下的牆花是不是好似雕琢著吉祥之意呀~
▼八塔 The Eight Pagodas
成佛大道兩旁則佇列著八座中國式七層寶塔
八塔形制相同,皆為方形七層樓閣式
高37公尺,鋼筋混凝土結構,基座外飾黃砂岩
塔身外牆是曉理石,屋瓦為飛鳥瓦,欄杆為石材
八塔一樓塔基以上七層稱為「天宮」
收藏各種佛教珍貴文物,平時可供民眾參觀
八塔名稱分別為
一教|二眾|三好|四給
五和|六度|七誡|八道
八塔基座設有簡報室、接待中心
提供各種資訊及陳列文物、書籍等
讓到訪參觀的遊客可在這裡歇息、閱讀、聊天或喝茶
此外,還有提供上課、抄經的地方,以及舉辦佛化婚禮的禮堂等等
這兒的每座塔名都蘊含無限深意及許多佛法
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當時為八座塔命名
就是希望能讓大家容易記憶
並引導著大家走上人間佛教之路
「一教」
是人間佛教,人間需要之教、善美之教、佛陀之教
「二眾」
是指出家眾與在家眾所共有
「三好」
就是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
「四給」
包括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
要「給」才會有「得」
「五和」
自心和悅、家庭和順、人我和敬、社會和諧、世界和平
最基本是家庭和順,因為「家和萬事興」
「六度」
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
「七誡」
代表誡煙毒、誡色情、誡暴力
誡賭博、誡偷盜、誡酗酒、誡惡口
「八道」
就是八正道
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
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修持的八個方法
為何要建造佛塔?
佛塔的由來:佛陀涅槃後,經過火化,留下許多舍利子
但是當時印度的八個國家都想要得到佛陀的舍利子而發生衝突
最後各國經過協調,決定將佛陀舍利平均分成8份
每個國家各自迎回一份回國家興建佛塔供奉
及至阿育王統一印度,將分散各地的佛陀舍利集中一起
並於印度各地道路的十字路口
興建了八萬四千座塔,各供奉佛陀舍利
建塔的目的也一是要讓人們看到佛塔,就如看到佛陀一樣
時時憶念佛陀的教誨
▼鼓樓、鐘樓與萬人照相台 Photo Terrace
萬人照相台~可容納萬人同時照相
長50公尺、寬35公尺的大階梯,共37階,象徵「三十七道品」
面東時,身後有世界最高的銅鑄坐佛
面西時,則有八座莊嚴寶塔當背景
由兩個不同方向拍照紀念,都能留下那瞬間的永恆回憶!
▼菩提廣場 Bodhi Square
菩提廣場長、寬各100公尺,可供萬人以上同時集會
廣場兩側分別種植小葉欖仁樹
樹下有「十八羅漢」尊像,分別是佛陀十大弟子
加上迦留陀夷、賓頭盧、周利槃陀伽三位尊者以及降龍、伏虎羅漢
另有三尊女性羅漢——大愛道、妙賢和蓮花色比丘尼
象徵佛教倡導「男女平等」的精神
▼古德偈語 Buddhist Verses
為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書寫的22幅古德偈語
與22面浮雕「佛陀行化本事」並列於菩提廣場兩邊的長廊上
均為大師獨樹一幟的「一筆字」書法
大師因罹患糖尿病多年,引發眼底鈣化
在視力模糊看不清字距之下
每次下筆一揮而就,一筆到底
所以稱為「一筆字」
在即將進入「本館」前分立中國佛教八宗祖師的尊像
一邊是重視「行門」的禪宗達摩祖師、淨土宗慧遠大師
律宗道宣律師、密宗善無畏大師
另一邊則是以「解門」為重的天台宗智者大師、華嚴宗賢首大師
法相宗玄奘大師、三論宗嘉祥大師等
▼本館 Memorial Hall
「本館」是佛陀紀念館的主體建築
也是供奉佛陀真身舍利之所在,代表「本師釋迦牟尼佛」
本館內部一樓設「三殿」、「四常設展」
二樓除了大覺堂,還有四個美術館
三樓外圍四個角落矗立四座寶塔,稱「四聖諦塔」
塔剎中的藏經閣奉納全球百萬人抄寫的心經
由於本館內1樓與2樓部份~13皆無拍攝照片
故以官方網站資料整理後,以文字說明~
三殿
玉佛殿、金佛殿、普陀洛伽山觀音殿
四常設展
佛光山宗史館、佛教地宮還原
佛陀的一生(4D電影院)、佛教節慶
另有48座「地宮」,搜羅能代表當時代文明的物品(佛教文物)
未來預計每百年開啟一座,全部開完須四千八百年!
—- 《13’s小推薦》 —-
及人間佛教的發展歷史,特別設置「佛光山宗史館」
以時序為主軸,透過沙畫藝術、歷史照片、文字、影像與文物
加上模擬具有代表性的實景
帶領參觀者深入了星雲大師的成長背景與思想等~
一定要去看看!
往3樓近距離觀看佛光大佛與四聖諦塔的路徑
只能循藉著樓梯一路往上了!
▼佛光大佛 Fo Guang Buddha
於佛陀紀念館中軸線的最高處,設於主館後方
端坐著一尊莊嚴龐大的釋迦牟尼
慈眼垂視眾生,手結蓮花,印結跏趺坐
地基加佛身通高108公尺,像高50公尺,為世界最大銅構坐佛
心中有佛,開發自我
受益無窮的三個字,星雲大師用建築表達了「我是佛」,呈現在佛陀紀念館的「佛光大佛」上。
當全球各地的參訪者踏進佛陀紀念館,仰頭看見「佛光大佛」崇高偉大、慈眼廣視眾生,
星雲大師希望:「每一個人來了,都能感覺到佛陀就是自己,
即使是信仰天主、基督、媽祖,也能感覺自己有著天主、基督、媽祖的崇高本質。
我想到創造這樣的情境,讓人人藉著對佛的崇敬禮拜,而提昇自我、開發自我,
以覺性的啟發來面對每一天的生活。
▼四聖諦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