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訪四國遍路,久聞的朝聖之路終於親自來到訪了
我的四國遍路第一所寺廟
四国霊場第21番札所
「太龍寺」
據說這裡是空海大師所建
來這搭纜車上到山頂上的太龍寺
除了能一睹高山景緻,也能感受在靈山裡深修的氛圍
跟著13來一場心靈的旅程之旅吧!
來到四國的德島,相信許多旅行過四國的旅人們一定都不陌生「四國遍路」
這是13初次到訪四國,進而來到德島
一條有海洋也有高山的遍路,讓朝聖之路也更添幾許的自然風味
這一站,讓我們一起前進德島「太龍寺」
這裡有西日本最長的纜車索道
一起搭上纜車來去位於山頂上的太龍寺朝聖
體驗遍路名剎的莊嚴與神秘吧!
****************
四國遍路(又稱御四國)指的是全球罕見的大規模寺廟朝聖
朝聖者探訪西元800年前後弘法大師(空海)的修行地
環繞四國各地的88站朝聖處
即「四国八十八箇所」
遍路行程總長約1,200公里
旅途上並能接觸到四國的自然風光、文化及友善的當地居民
結束朝聖之旅後,您很有可能發現一個全新的自我
遍路的目的除了宗教性修行外,還包括祈求去病消災、供奉祖先或祈求家人安全等
也有人希望藉此放鬆、追尋自我或是觀光
作為現代人的療癒之旅,四國遍路重新受到矚目
不像集章兌換贈品一般以抵達終點為目的的「朝聖之旅」
當地居民友善時而嚴謹
但不用考慮太多,不妨先踏上旅程
途中逐漸產生信心,重新審視內心世界
說不定能發現一個全新的自我
朝聖門戶非常寬廣,不論每個人的國籍、服裝、性別、年齡、貧富等
誰都能寬容而富有魅力
令人激動的充實旅程,時而艱辛的旅途
歡迎您光臨「心靈故鄉」—四國
(※資料來源︰四國八十八站朝聖之旅-Tourism SHIKOKU)
【四國朝聖歷史】
一般認為佛教起源於釋迦牟尼在印度開悟,在6世紀經由中國、朝鮮半島傳播到日本。佛教傳入日本後持續分支,發展過程獨特,各流派開山祖師甚至比佛陀更為信徒所崇敬,於日本確立真言密教的弘法大師「空海」也是其中之一。
西元12世紀初的文獻中首次出現四國朝聖相關記載,一般認為目前環繞88站的朝聖形式確立於西元16世紀末至17世紀間。其後伴隨著汽車普及,搭車朝聖者日漸增加,朝聖形式大幅度改變,但仍有不少人堅持進行傳統的步行朝聖。
(※資料來源︰四國八十八站朝聖之旅-Tourism SHIKOKU)
而我們這次來到的「太龍寺」
據說是弘法大師創建,最早也曾在這修行
位在太龍寺山山頂附近,為四國靈地第21處札所是建於792年(延曆11年)
在太龍寺的四季裡能看見各式繽紛的色彩
尤其是在這填滿蔥鬰綠意的深山中
處處能見到動輒百年、甚至千年歷史的參天老樹
不得不讓人打從心底的感佩眼前所見
說是朝聖之路,我覺得用「心靈之旅」來形容會來的更適也更貼切些喔!
【弘法大師(空海)簡介】
弘法大師「空海」是日本歷史上知名人物之一,除了身為僧侶之外,空海在書法、教育、藝術、建築等多方面影響深遠,稱得上是日本的萬能超人。空海並是真言宗開山祖師,據傳四國朝聖就是探訪空海當年的修行處。
空海於日本寶龜5年(西元774年)生於贊歧的國多度郡(目前之香川縣善通寺市),父親為當地有力之士,佐伯。18歲時,空海為任官而到奈良的大學進修,途中因受佛教吸引而輟學。空海開始在故鄉四國修行名為「虛空藏求聞持法」的密教,24歲完成首部著作「三教指歸」,比較儒家、道教及佛教。28歲(一說為29歲)時,空海於奈良東大寺正式出家,其後立即加入遣唐使,於西元804年漂流至福州,並輾轉前往首都長安,跟隨密教第7代教祖一惠果阿闍利(西元748~805年)學習密教。惠果十分疼愛空海,將密教思想傾囊相授(1982年於青龍寺遺跡建有空海紀念碑,在中國當地也極受好評)。回日後,空海於弘仁4年(西元813年)出任奈良・東大寺住持;弘仁7年(西元816年)則於和歌山縣高野山創建金剛峰寺(已登錄為世界遺產)。其後,空海於天長7年(西元830年)著成「秘密曼陀羅十住心論」十卷,解說人類應有作為及佛教立場。承和2年(西元835年),空海於高野山入定,延喜21年(西元921年)獲醍醐天皇賜與「弘法大師」稱號。此外,弘仁12年(西元821年),空海著手進行香川縣農業用儲水池(滿濃池)的改建工程,推動不拘泥於宗教的社會建設,以惠及眾人。
日本人又稱呼空海為「御大師san」,表示親近之意。
(※資料來源︰四國八十八站朝聖之旅-Tourism SHIKOKU)
太龍寺位於徳島県阿南市的太龍寺山上
因為地處僻遠的山中,因此可以看見在山下的纜車站旁有不少宿泊過夜的地方
其實在四國遍路中有的寺廟也都有提供宿坊
提供飲食及洗浴服務
一般皆為朝聖者會來入宿
而旺季時也可能會客滿,所以如果想入住最好事先電話預約
在停車場旁就有提供宿泊的地方了,實在很方便
來到四國遍路朝聖,對於朝聖者來說並非必須穿著傳統朝聖服飾
但最低限度的用具為金剛杖和納經帳
服飾用具等在這些遍路寺廟之中,有些都有販售
可依自己的需求來添購
穿著朝聖服飾,容易讓人一眼就能認出是朝聖者
據說在路上也會特別遇見親切路人指路或打招呼的人
不少長者都是穿戴齊全的來走遍路朝聖
覺得除了是種想表達尊敬的心情之外
更多是這樣的心中信仰所能帶給自己的正向穩定力量
完整的朝聖服飾會有下列幾樣︰
斗笠╱白衣╱念珠╱持鈴
頭陀袋╱輪架裟╱金鋼杖
經本╱納經牌╱納經帳
接著,我們還有模特來為大家示範
穿著朝聖服飾有哪些特別的寓意呢?
一起來看看吧…
白衣
代表無垢的姿態,據傳古代是說隨時都有赴死的決心
而女生穿著白衣,也有保安作用
輪架裟
掛在脖子上的簡略架裟,代表皈依佛門之意
是朝聖者的正式服飾
但在用餐時或如廁時是必須拿下的唷~
斗笠
可用來遮陽擋雨
參拜、進入寺中或在僧侶面前都不用拿下
正面寫有代表「弘法大師」的梵文
金剛杖
據傳是弘法大師的化身,引導朝聖者
上頭寫著「同行二人」就是這個意思
代表著弘法大師與你同在
昔日也曾作為途中不幸過世的朝聖者墓碑使用
頭陀袋
裝有經本、納經帳及其他朝聖用品
朝聖者欲到這座第21札所的太龍寺
不見得一定要用搭纜車的方式
也可從另一邊較近的阿南市用步行或開車
但我們選的是坐纜車的方式
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體驗搭乘西日本最長的纜車索道
上到太龍寺之前
要先來「鷲の里駅」搭纜車上山
纜車站入口大廳
太龍寺纜車搭乘票價
纜車時刻表,單趟20分鐘就有一班車
太龍寺纜車是西日本最長的大型索道
纜車具有乘坐101人的規模
乘坐索道可以到達位於山頂的四國靈場第21名剎太龍寺
享受空中散步的奇妙意境
搭上纜車在纜車上一樣有人員廣播
介紹週邊的環境風景與太龍寺簡介
首先就會先提到車廂的底部有個特別的小設計
是半簍空的賞景窗,可以從高空的位置往下看
站在上面真是膽量測試,不怕高的人應該會覺得好有趣
車廂的車窗不是完全封閉式
讓愛拍照的旅人無不伸長了手
就怕錯過將眼前的美景存下永恆回憶的畫面
但這些手機、相機就要格外小心,以防失手掉落